欢迎光临 华夏文化网
该网站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 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泉州隆重举办“千秋古城望明月”——泉州市第三届整弦排场过枝套曲弦管古乐会
2020-11-02 20:03:28 阅读量:14531

华夏文化网中国泉州讯(陈家服 陈瑜/文 图 视频)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暨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周年,欢度中华民族传统中秋佳节,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千秋古城望明月”——泉州市第三届整弦排场过枝套曲弦管古乐会,于2020年9月29日下午在泉州市区南音艺苑隆重举行。


光临本次古乐会嘉宾芳名

王亚君:中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前主席
庄晏成: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
陈惠平:泉州市文旅局局长
夏丽清:泉州市文联主席
孙少磊:泉州市文旅局副局长
龚万全:泉州市委宣传部前副部长、正处级调研员
张镇国:原泉州市文广新局局长
肖一鸣:泉州市文联副主席
郑国权:原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泉州市文联前副主席
吴世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厦门南乐团前团长
陈强岑:福建省南箫专委会会长、著名箫笛艺术家
王秀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厦门南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张国雄:厦门市南音研究会会长
陈美瑜:厦门市南乐团唱腔指导老师、厦门市级南音传承人

曾蔚红:厦门市金风南乐传习所副理事长
刘修槐;漳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长
杨桔平:漳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陈少波:泉州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
丁聪辉: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庄小波:泉州市南音乐团团长
陈超敏:泉州市嗓音学会副会长
黄飞虎:漳州市漳浦 县南音协会会长
陈坤鑫:香港陈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
施班升: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社原音乐主任
郭荣显:晋江市金井镇南音事业慈善家
詹维亮:晋江市深沪镇南音事业慈善家
蔡龙眼:和谐光电(泉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建瑜:泉州市一见乐器公司董事长 
杜志阳:泉州市御音斋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荷山: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淑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苏诗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夏永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杨翠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何少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前副主席
尤春成:泉州南音乐团前团长

据悉,南音传统规制的奏唱有多种形式,目前基本上只见“什锦唱”这种“大会唱”形式,而整弦排场过枝奏唱是南音(泉州弦管)唱奏的最高形式,已失传70多年。

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谢万智介绍,“整弦排场过枝套曲弦管古乐会”,是保护、抢救和传承弦管古乐的重要举措,也让当今的听众欣赏到优秀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美妙旋律,又从中领略到中国礼乐的独特呈现;更是履行泉州南音申遗文本‘弦友正规演唱要严守祖传的礼仪规制,保持古士君子之风’庄严承诺的实际行动。整弦排场唱的是“过枝套曲”,是由同一管门中不同滚门或曲牌、不同节拍型的曲目,通过过枝曲过渡组成的套曲。多数是从“和指”后由七撩拍开始唱到叠拍,以“煞谱”结束。这种安排,慢头慢尾、不同滚门(或曲牌)、不同节奏型曲目、“指、谱、曲”三大类别都齐备,既体现弦管古乐的丰富性与系统性,又避免使那些艺术性高、节奏缓慢、唱奏难度大的上撩曲的佚亡。

本次活动演出曲目单

1、箫指《月色卜落》

相思引 五空管

执拍:苏诗咏(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琵琶:王良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三弦:李建瑜(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主任)

洞箫:陈建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音南安市级传承人)

二弦:夏永西(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2、启曲《昨暝一梦》

相思引  南相思  五空管  三撩拍

唱曲:陈丽娟(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琵琶:蔡家乐(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三弦: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洞箫:吴鸿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艺委会副主任、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二弦: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副主任)



3、曲《遥望情君》

相思引  带慢头  五空管  三撩拍

唱曲:杨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

琵琶:李建瑜(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主任) 

三弦:吴璨莹(泉州师院南音专业硕士研究生)

洞箫:陈连法(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二弦:王良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4、过枝曲《因见花开》

相思引 过锦板  五空管 三撩拍

唱曲:蔡秋萍(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

琵琶:蔡家乐(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三弦:龚锦仪(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洞箫: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副主任) 

二弦: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5、曲《听见杜鹃》

锦板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傅碧晖(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员、泉州风雅弦管乐社秘书长)

琵琶:李建瑜(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主任) 

三弦:黄东汉(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洞箫:王良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二弦:杨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6、曲《鼓返五更》

锦板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琵琶:蔡家乐(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三弦:陈美瑜(厦门市南乐团唱腔指导老师、厦门市级南音传承人)

洞箫:吴鸿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艺委会副主任、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二弦: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副主任)



7、过支曲《心头思想》

锦板过 福马郎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龚锦仪(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琵琶:李建瑜(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主任) 

三弦:傅碧晖(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员、泉州风雅弦管乐社秘书长)

洞箫:黄东汉(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二弦:王良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8、曲《感谢公主》

福马郎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蔡华容(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琵琶:蔡家乐(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三弦: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洞箫: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二弦:吴鸿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艺委会副主任、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9、曲《师兄听说》

福马郎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苏诗咏(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国家级传承人) 

琵琶:杨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国家级传承人)

三弦:杨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

洞箫:陈连法(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二弦:夏永西(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10、过枝曲《幸逢元宵》

福马郎 过双闺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吴璨莹(泉州师院南音专业硕士研究生)

琵琶: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三弦:龚锦仪(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洞箫:吴鸿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二弦: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副主任)



11、曲《荼蘼架》

双闺  五空管  一二拍

唱曲:杨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

琵琶:杨翠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三弦:李建瑜(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主任)

洞箫:陈建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音南安市级传承人) 

二弦:王良辰(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2、谱《四时景》

执拍:苏诗咏(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南音国家级传承人)

琵琶:蔡家乐(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泉州市级传承人) 

三弦:吴明宣(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洞箫:吴鸿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音晋江市级传承人) 

二弦:蔡志刚(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南音器物研制委员会副主任) 

附:整弦排场过枝套曲弦管古乐会简介

泉州南音(弦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因继承唐宋以来的音乐传统而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2009 年,泉州南音(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整弦排场是一种较为正式隆重的弦管演奏形式,常用于宗教民俗活动以及馆阁乐社交流互访。演奏时讲究排场,隆重时常布置华丽讲究的演出舞台。整弦排场的奏唱内容严格遵循相同的管门和门头(滚门),撩拍由慢到快的规律安排曲目,弦管界称为“排门头”。所演奏的指套、曲以及谱的整套曲目,须为同一管门。转换同一管门的不同门头(滚门)的曲牌时,须以“过枝曲”过渡连接。该形式规模较大,内容丰富,保留了宋元以来按照宫调选择曲牌演唱的古老传统,具有重要音乐价值。具体演奏程序如下:

排场演奏遵循“和指”(序部)、“唱曲”(身部)、“煞谱”(尾部)的程序演奏。序部演奏指套,即起始合奏一套或一折“指”,先和箫指,由经验丰富的“枝头”(俗称“起曲头”)司拍;身部唱曲,所唱曲目的管门和门头(滚门)与指套的管门和滚门相同。如指套演奏四空管的“二调”,随后所演唱曲的门头也须为“二调”。若转换到其他滚门时,则须演唱一首“二调过长滚”的过枝曲作为过渡连接。同时,唱曲遵循由慢到快的节拍原则, 由带慢头的七撩拍的曲先唱起、过到三撩拍、再到一二拍、叠拍、慢尾等,形成由长拍到短拍循序渐进的架构。曲与曲之间不得间断,由“过枝曲”衔接上下滚门,一气呵成。全场奏唱曲目不能有所重复;尾部演奏谱,所演奏曲目的管门与指套和曲的管门保持一致,此后方可结束全场。

挖掘和复原弦管古乐整弦排场形式,对于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0 世纪四十年代末,泉州城区、安溪湖头、晋江深沪等地仍有整弦排场举行,但因弦管文化的日渐式微,这种传统演奏形式在实际音乐生活中已不多见。近年来陆续发现并出版的曲谱文献推动了弦管界对此种形式的关注,以国家级传承人晋江苏统谋和安溪陈练为代表的南音传承人先后举办相关活动,让世人得以窥见弦管整弦排场这一独特的形式与面貌,意义非凡。本次整弦排场过枝套曲弦管古乐会力求恢复古乐传统,重现昔日盛况,促进切磋交流, 以期发扬光大。执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瑜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