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华夏文化网
该网站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 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英才招聘 >
陈家服:多维深耕的新闻践行者与时代担当者
2025-06-22 14:36:27 阅读量:2888

在新闻传播与时代发展的双重赛道上,陈家服始终以专业与热忱为笔,书写着属于新闻人的奋斗篇章,在国际传播、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深耕国际传播: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1994年,陈家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系。求学期间,他以“学新闻、懂新闻、精新闻”为准则,不仅系统掌握新闻理论、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等核心课程,更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连续三年斩获校级专业奖学金。作为校报记者团团长,他策划组织20余场深度采访活动,撰写的《八桂学子乡村支教纪实》等系列报道在校内外引发强烈反响,超50万字的实践稿件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深度交融,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投身新闻一线后,陈家服始终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客观真实为标尺,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他曾驻守现场72小时,通过多方求证与深度对话,用系列报道全景式还原事件真相,其作品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


为突破国际传播领域的挑战,陈家服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入选中央党校国际传播培训班。学习期间,他以“空杯心态”钻研国际传播理论体系,牵头组建学习小组,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路径”开展研讨,形成3万余字研究报告。结业后,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办事处担任副主任编辑记者,立足香港国际化窗口,紧扣“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创新推出“丝路智造行”“非遗丝路传”等系列专题报道。通过纪录片式影像记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成果,以图文交互形式讲述丝绸、陶瓷等非遗技艺沿古丝路创新传承的故事,并借助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起 #丝路故事中国表达# 话题,吸引沿线国家用户参与互动,系列内容总播放量突破千万次,成功搭建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桥梁,有效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成为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作者:原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办事处副主任、编辑记者,现任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


投身西部开发:以宣传之力赋能地方发展


2000年初,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下,陈家服主动投身西部建设浪潮,挂职担任广西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职期间,他将新闻专业优势、国际传播经验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围绕桂林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等核心工作,开启宣传创新之路。


他策划的“山水桂林·魅力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需求,整合海内外媒体资源,通过制作多语种文旅纪录片、开展海外社交平台话题营销、举办“一带一路”文旅推介会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桂林的山水神韵与文化魅力;牵头组织的“西部开发·桂林实践”系列报道,深入挖掘桂林在“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中的物流枢纽作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成果,以及地方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投资建设的故事,生动呈现桂林在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推进中的创新成果。在他的推动下,桂林城市形象与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为西部开发宣传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彰显了新闻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校(院)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邢善萍(左)与原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办事处副主任、编辑记者,现任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右)合影


践行“一带一路”:构建国际传播新范式


在后续工作中,陈家服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国际传播领域。他主导搭建“丝路媒体协作网络”,联动“一带一路”沿线30余家媒体,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合作、文化交融等主题开展联合采访与内容共创,推出《丝路新脉动》跨国系列报道,通过多视角、多语言传播,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共建共享成果。让全球用户沉浸式体验敦煌壁画、泉州古港等丝路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字化传播。此外,他还积极组织“一带一路”青年记者交流营,培养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新闻人才,为深化国际传播合作注入新生力量。




从国际传播的前沿阵地到西部开发的建设舞台,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一线,陈家服始终以专业与创新为驱动,在不同领域践行新闻人的初心与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价值与力量。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