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华夏文化网
该网站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 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采访手记 >
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专访南安市(民间)知名二胡艺术家李远遇
  • 作者:陈家服
  • 本文分类:采访手记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9396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1-05-13 14:53:06
  • 本文链接:http://hxwhyscbs.com/a/375.html
  • 详情


    中国南安市知名二胡艺术家李远遇二胡独奏《赛马》




    中国南安市知名二胡艺术家李远遇二胡独奏《战马奔腾》


    初见李远遇,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说,拉二胡特别需要注意力集中,每天沉浸在二胡的世界里,也就没了烦恼,久而久之,人自然就变得开朗乐观。


    据李远遇介绍,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学二胡完全依靠自学,“一开始学二胡真的很难,很多乐理要自己摸索,走了很多弯路”。


    18岁时,李远遇成为一名铁道兵,1964年到上海建设虹桥机场,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听工地上放的广播,尤其是里面放的二胡独奏。


    “完全被二胡的声音迷住了,就想学。”李远遇说,那时,连队开晚会会安排他唱歌,让他对音乐的兴趣更浓厚了,他便到新华书店购买《作曲知识》,学着识谱,一个音符、两个音符地摸索,凭着那股子执拗,两三个月后基本能看懂乐谱。那时,他每月仅有6元收入,但花了10多元买了把魂牵梦萦的二胡。


    “一开始连按弦都不会,拉的声音很杂就像杀鸡杀鸭的声音一样。”李远遇说,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睡觉都在想着拉二胡,凌晨3点睡不着觉爬起来练习,又怕吵到别人,就用铅笔卡住,让蛇皮不会震动,这样就不会吵到别人。


    ●所谱乐曲曾在省台演奏●


    一边学着拉二胡的同时,李远遇还学着谱曲,谱完后就唱给战友们听,受到好评,他更加来劲了。


    22岁那年,李远遇转站内蒙古挖隧道,他创作的一首歌曲在《内蒙古文艺报》上发表,随后被内蒙古电台的文艺编辑发现,找他谱曲。他连续创作出《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挑选和培养接班人》两首歌曲,电台组织合唱队和乐团专门演奏。1967年,他有4首谱曲上了省级媒体,让他的成就感特别强烈。


    1970年,李远遇被分配到龙岩潘洛铁矿开了15年的挖掘机,1985年被分配到潘洛铁矿的俱乐部当文艺干事,虽然生活艰苦,但他没停止创作的脚步,陆续创作《兵团战士最光荣》《我爱矿山好风光》等歌曲鼓舞战友,当时创作的《福前之歌》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1989年,他创作的《江南蜜桔红》获得龙岩地区青光杯新音乐作品大奖赛三等奖,被福建省十佳歌手沈幸莲演唱,在省电视台播放。


    1995年,李远遇跟随晋江闽南高甲戏剧团辗转各地担任二胡演奏,直到2015年正式退休。


    ●指导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

     

    退休后的生活平静了很多,每天二胡相伴,拉拉小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快乐。有时,村里需要演出,他就友情客串下,自得其乐。


    “他不仅常为乡里写对联,每逢村里有活动需要表演,他都会义不容辞帮忙。平日里,他还喜欢走街串巷,乡亲们跟他搭话,让他拉个小曲,他都不会拒绝。”一些村民告诉记者,李远遇是“全村最快乐的人”,他自己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去快乐。


    李远遇说,他现在能演奏一些难度高的乐曲,比如十级难度的《椰岛风情》《二泉映月》等。他还教很多孩子拉二胡,所带的一个学生,12岁就考取二胡十级证书,“我学二胡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当时有人指点,可能会进步得更快,我就希望这些孩子能少走些弯路”。


    “二胡是我的第二生命,这辈子与二胡相爱,绝对爱对了。”李远遇说,他4个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他就在自己的小屋打理自己的生活,快乐而充实。



    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右)与中国南安市知名二胡艺术家李远遇(左)合影



    中国南安市知名二胡艺术家李远遇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