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华夏文化网
该网站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 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
林素梅:诗词吟唱的创意传统,从本土南音式微说起
  • 作者:林素梅
  • 本文分类:文化交流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3385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3-05-01 11:47:25
  • 本文链接:http://hxwhyscbs.com/a/751.html
  • 详情

    中国台湾南音名师林素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讲座会:诗词吟唱的创意传统,从本土南音式微说起(马来西亚《不惑》杂志(第13期)全文刊发)














    2023新年伊始,我的心愿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南音,了解其文化内涵价值,共同推动千年古乐的传承与发展。


    原本只要介绍中华诗词传统吟唱和各种创意以及未来的计划,主办方认为我是1983年第一届马来西亚全国南乐歌唱比赛冠军,又是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目前马来西亚的南音严重式微,濒临失传,特意安排我来介绍南音。


    大约两千多年前,南音是中原古乐,随着晋代衣冠南渡流传到闽越一带;唐朝的宫廷音乐、民间词乐、宋元戏曲音乐等,也因为五胡乱华靖康之乱等历代战乱而陆续从中原流传到闽南泉州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并且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独特的乐种。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有“御前清曲”的雅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一、大马南音的巅峰到式微


    南音在马来西亚也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19世纪中叶大批闽南先民下南洋讨生活,经过辛苦打拼,在经济等方面条件稳定后,五七同好常聚享受乡音的美好。就像我外公的晚年(大约在60年代初)每天下午或晚上都有几位亲戚朋友在店里玩南音。


    据我所知,当时马来半岛各州有闽南人聚集的城市,几乎都有南音组织。例如巴生橡胶公会、黄梨厂,厦门公会,还有马六甲永春会馆桃源俱乐部、芙蓉真光道堂、太平仁爱音乐社、吉兰丹仁和公所、居銮永春会馆等社团都有成立南音组,每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可以看到南音乐队表演。这样的南音组织,是属于老一辈“唐山人”抒发乡愁,自娱娱人的性质。


    南音乐队里有什么乐器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几百年前,上千年前的乐器,在故宫博物院古画里才看得到的乐器,例如敦煌壁画里的拍板、横抱的琵琶、一尺八寸的洞箫,还有二弦、小三弦等,一般生活中罕见的东西。


    直到1980年左右,奇迹发生了!几十个10-13岁的小朋友,在各地会馆领导人号召之下,纷纷投入传承南音的行列。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南音组,雪兰莪永春公所南音组、花鼓队,班达马兰南音队等。当时我们去会馆学南音有校车接送,下课后还有香喷喷炒面炒米粉招待。


    马来西亚南音的兴盛,马六甲拿督杨朝长功不可没,他是洞箫高手,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对着马六甲河吹洞箫。在1977年和1979年,拿督杨带队去新加坡和菲律宾参加第一和第二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在福联会的大力支持下,1981年8月,第三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在巴生、吉隆坡、马六甲、槟城巡回举办。这是本国南音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983年12月,大马福联会主办第一届全国南乐歌唱比赛,全国有一百多人参加,有一半是中小学生。这项比赛把南音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发展推向又一个高峰。


    数年以后,那群少年长大了,有的上高中,有的上大学,有的步入社会,各奔东西。随着时间推移,曾经的那些热心乡贤们也老了。这期间,南音的活动暂停了,乐器收在匣子里没有了声音。


    二、从大马到台湾 -- 从传统南音到诗词南音


    1989年7月,我到台湾求学,也感受到当时台湾南管面临的处境跟马来西亚差不多,停滞不前。这个时期是台湾处于全民“拼经济”时代,无暇关注文化发展问题。南音本身内敛含蓄、古朴典雅的特质,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时代审美观念的冲击,渐渐被冷落淡忘。


    台湾南音社团有些附属在寺庙,一来有活动场所,二来有经费来源,三来为酬神或民俗活动提供“阵头”表演。南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直保留着传统。演奏时,乐人毕恭毕敬,庄严肃穆,神情里流露出他们对祖辈先贤那份深深的崇敬之意。演奏和演唱时,眼睛微闭,速度缓慢。


    我在高雄师大国文系毕业后,便留在台湾从事传统南音教学工作,指导过的南音社有十几个。我一直在想,如何让更多人来关注和学习南音呢?直到1999年,终于找到突破口——以唐诗宋词谱上传统南音曲调的教学方式,取得显著效果。


    后来,结识了在南京同样是以中华诗词谱上昆曲传统曲调来推广昆歌的徐立梅老师,并与她建立了长期交流探讨与合作的友好关系。


    创作诗词南音的步骤:第一、选诗词,理解词意;第二、订读音,熟念诗词;第三、选曲牌,反复推敲。


    例如,我们首先选择大家最熟悉的唐诗,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深入理解其中含意。第二步,订读音。用华语来读诗词大家都会,而南音是以泉州方言演唱的,所以要研究每个字的正确读音。经专家考证,如今的泉州方言仍然保留唐代官方语言,用泉州方言来朗诵和吟唱唐诗宋词特别符合平仄和押韵。第三步,创作吟唱曲调。吟诗,基本上是把朗诵的音调延长。平声长而轻,仄声短而强。接着,选择合适的曲牌,创作南音曲调。曲调的旋律要跟诗词的声调一致,依字行腔。


    台湾的卓圣翔老师陆续将杜甫《春望》、杜秋娘《金缕衣》、李煜《虞美人》等16首诗词完成谱曲,由本人演唱并录音制作出版。这二十多年来,我们联合创作录制了三百多首诗词南音,出版有声书八套,同步上传福建南音网的“曲库”栏目,供广大南音爱好者学习欣赏。


    三、南音的现况与未来


    21世纪中国崛起,经济起飞。中国政府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厦门和泉州都有公办的南音乐团,团员工资由政府财政拨款,团员在艺术学校接受过专业培训。民间的南音社有村委会或老人会支持,聘请专业南音老师来指导。现在闽南地区的南音组织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相关文化部门每年评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组织非遗南音进校园、进社区,还有惠民演出、研习培训和大型演唱等活动。这对新时代南音事业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马来西亚曾经有数十个南音组织,现在只剩下两三个,幸好星星之火还在。目前做得最好的是瓜雪暨沙白县福建会馆南音乐团。目前,老中青和少儿团员约有五十人。2006年,陈观福会长有远见,意识到南音传承的重要性,发起成立南音乐团,还从中国聘请专业老师来指导。2011年举办国际南音大汇演,也是一次突破性的创举。该会馆计划在明年(2024)举办“第四届世界南音大汇演”。此外,1980年成立的雪隆同安会馆南音组,人数虽然不多,艺术水平却相当高,十年前就有少年组可以演奏“四梅走归”四大名谱。第三个是霹雳州的太平仁爱音乐社,成立于1964年,早期主要是演小梨园折子戏,同时也学习南音。后来,从1986到2015年,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活动,直到近年来老社员重振旗鼓,招收新学员来培训。


    南音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是适合修身养性的内心音乐。它不像现代流行音乐随处可闻,也不是补习班的热门科目具有吸引力,它的传承与发展亟需靠社会贤达和有志之士来共同参与和推动。我希望马来西亚能够有更多社团像瓜雪暨沙白县福建会馆这样重视中华传统文化。


    四、诗词吟唱的创意传统


    诗词吟唱自古有之,从先秦以来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南北朝的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都可以吟诵。传统私塾教学中,念诵古文和吟诵诗词都有一定的曲调,代代口耳相传。现在有学者专门记录写成乐谱集结成册或录制音频专辑,方便后人学习。 


    诗词歌赋有了旋律和节奏,文字仿佛在纸上翩翩起舞。生活中有了感动和温度、灵魂中多了艺术和音乐的滋养,生命将呈现缤纷而多彩。


    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创新是并存的。每个时代,都有新作品和新的题材出现。我们要继承先辈文化遗传,保留纯正的华夏文化基因,也要创作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新作品。现在我们发起诗词吟唱的传承和推广,希望借助诗词与南音的结合,激发大家对它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我们和敬学书院策划于2023年7月在吉隆坡和巴生举办《永以为好南腔北调诗词吟唱汇演》,届时将邀请中国厦门、泉州、南京和开封等地的诗词吟唱专家以及艺术团体来马演出,结合本地的爱好者同台表演,节目缤彩纷呈。


    期待通过此次诗词吟唱汇演能够有效促进南音与不同乐种的交流,同时真诚希望能够增进中马两国人民在民间艺术领域有更多更好的友好合作。

     

    林素梅个人简介

     

    林素梅,汉族,女,祖籍中国福建永春县,196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落籍中国台湾,现居厦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台湾代表、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协会员、泉州市艺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华夏文化网艺术总监、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厦门欧厝南音泥土计划驻地艺术家(艺术总监)、世界南音联谊会艺术顾问、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




    林素梅从艺45年,先后师承闽台和新马多位南音名师,通晓乐理,融汇中西。具有较高的视谱、视唱、视奏能力,能够灵活互译南音工乂谱、五线谱、简谱三谱,能详细记录南音“唱腔谱”“箫弦谱”。她精通南音所有乐器,尤擅长“传统法路-特殊演奏技法”“箫弦法”和下四管乐器演奏。娴熟大量南音指谱和大撩曲,讲究根据唱词平仄和声调来运腔。她与恩师卓圣翔合作编辑录制出版南音有声书《南管曲牌大全》《南管指谱详析》《唐诗宋词南管唱》《现代诗词南管唱-应景选曲》,《禅偈诗词南管唱-莲韵清曲》等十余部作品,累计录制曲目上千首,近三年来参与三项国家级南音记录出版工程,包括《世界非遗南音曲库》、《福建民族音乐采风-南音》、《世界非遗-南音百课-传承人示范教程》等项目中讲学和演奏。林素梅的南音交流展演活动和传艺足迹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以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四十余年来多次受邀参加各国举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参加过三次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的南音表演及专家交流讲座;参与筹办“海峡两岸昆曲南管交流演唱会”、“两岸南音艺术研讨会”、“台北市松山南管乐团赴闽南地区巡演”等活动;常年致力于策划录制南音演唱和教学视频,丰富网上南音资料库;推行非遗南音进社区、进校园,受聘任教于南安市中小学“古诗词南音唱”指导教师培训;培养无数优秀青少年南音苗子,辅导学生和团队多次获奖。1983年,参加首届马来西亚全国南乐歌唱比赛,获得冠军;2015年,指导厦门观音山音乐学校学生《凤凰花开》,获得首届闽南文化进校园比赛二等奖;2018年,合作并指导南安市咏吟女子南乐坊《郑成功.祖训》,参加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节目奖入围奖”等,为繁荣发展、传承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